为巩固提升安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安宁市创新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举措,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家校社共同推动各族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开展。
家长学校建设“有力”,促进民族团结更“有形”。紧扣“有地方可去”这一目标,注重统筹各部门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各级家长学校建设全覆盖并向各领域、各族群众集中的地方延伸。强化市、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分级创建101所家长学校,其中二星级43个,三星级42个,四星级14个,五星级2个。积极探索在各民族村建立家长学校,切实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扩面提质,延伸可感可触的民族团结工作触角。突出示范引领,将安宁城市文化中心打造成为“中心旗舰店”,辐射带动其他村(社区)家长学校共同发展。重视文化传承,在家风家教实践基地(馆)开设家长学堂,常态化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培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
师资队伍建设“有核”,促进民族团结更“有感”。聚焦“有人可问”这一目标,着力培育一支本领过硬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满足家长多样化需求。吸纳机关干部、教师、法律工作者等各方面人才,蓄足志愿服务的“源头活水”。举办14场特聘专家讲座,通过“专家授课、案例消化、分组演练、小组比拼、预约沙龙、反复聆听、复盘总结”的方式,抓实“岗位练兵”,锻造家庭教育“尖兵”队伍。依托各级家长学校,探索分片区服务机制,将志愿者划分为9个组,下沉到各街道、村(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和个案辅导服务。这些“主力军”激活了家庭教育的“雁阵效应”,提升各族人民家庭教育认知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基石积极贡献巾帼力量。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质”,促进民族团结更“有效”。锚定“有东西可学”这一目标,聚焦家长关切,着力推出“五讲”模式“五送”活动“五进”服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提供课程“点单”服务,通过“单位和家长点单、指导中心接单、志愿者派单”的模式,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到各族群众“家门口”,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美好局面,谱写出一曲曲团结共进、和谐共处的盛世欢歌。今年以来,牵头联合多部门创办安宁市家长学校,吸纳68名专业人才,开展定制化课程3期,吸引100余名家长参与;组织各级妇联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88场覆盖8707人;开展国防教育研学活动,20户军人家庭参加;开展亲子阅读活动54场覆盖896人。通过各项服务指导工作,不断引导各族少年儿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少年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宁市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