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寻甸县塘子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目标引领,在党的建设上融力,在宣传教育上融情,在基层治理上融心,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篇章。
推动党的建设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增强向心力。强化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民族工作纳入街道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党委(党总支)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纳入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设岗定责重要内容,同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共推进、严落实,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夯实理论根基,把牢政治导向。坚持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社区“两委”培训内容,坚持以学铸魂、以学促干,学用结合,切实将思想统一到行动上来,做到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学习培训10期。
推动文化宣传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高凝聚力。塘子街道以文化润心,全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2023年,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大力筹办各种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落灯节”“开斋节”等民族节庆系列活动、“魅力风采·舞动寻甸”群众文化广场舞大赛及文化下村等活动32场次,惠及群众4万余人。二是积极挖掘辖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通过搭乘“寻游四季”寻甸县旅游线路发布暨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会、非遗展示展演的东风,传承和发扬以苗族蜡染、芦笙舞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其中苗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张海艳,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已培养手艺人10余名,手工制作的服饰已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往全国各地,为少数民族致富增收拓宽新渠道。芦笙舞代表性传承人陶海金,他集芦笙制作、芦笙吹奏及舞蹈于一体,现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了5名徒弟,均能完成芦笙吹奏、跳芦笙舞,为苗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根基。三是组建了8支由街道班子成员、各分管站办所干部组成的宣传小分队,通过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活动契机深入到辖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展民族政策理论宣讲、普法宣传、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切实“送学上门”“送服务到家”,不断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推动基层治理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升融合力。街道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主线,倡导“共建共享幸福家园”工作理念,建立了“街道+社区+村小组”三级网格机制,打造了以党建为引领、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成效显著。通过召开“院坝协商会”“干群议事会”,开展“菜单式”普法,形成群众“点单”、干部“接单”、多部门“买单”的精准服务模式,搭建起服务“连心桥”,选派80名干部职工包保各自然村,发动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428次,为民办实事167件。全面推行“2+3(1)+N”工作机制,按照“七个闭环”处置流程,统筹街道多部门资源力量,逐一破解基层治理“疑难杂症”,推动矛盾纠纷实现联调、联处、联控,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340余件,跟踪回访销号27件,在基层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双融共促中,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寻甸县委统战部、塘子街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