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中共昆明市委党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落实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措施,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中共昆明市委党校关于昆明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暨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工作方案》,成立市委党校关于昆明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暨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各项工作,形成党校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的“一把手”工作机制。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到具体处室。同时,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计划,作为重要内容学习。党校领导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政策及重点工作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聚焦主责主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覆盖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各级各类培训必修课程,成体系讲授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课。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及主题教育相互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平台,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等专题课程4门,在昆明市民族宗教系统信息工作培训班等多个培训班次中安排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等课程39场次,培训学员7466人次。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向学员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17388人次,深化了广大学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强化调查研究,积极发出党校声音。组织党校教师到民族地区开展实践锻炼、调研走访,搜集和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咨政报告提供最直接的素材。党校教师立项2023年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课题一项,立项2023年度昆明市委党校(院)系统课题关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课题一项。党校教师出版题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观》专著一部。 打造宣传“组合体”,营造创建活动浓厚氛围。借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党建主题馆”“校园文化长廊”等教育平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积极刊载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知识等内容。依托“智慧校园”平台,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每位教职工和学员。统筹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特色优势资源,与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共同挂牌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等19个“昆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点”,进一步丰富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内容,成为宣传展示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经验和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 昆明市委党校紧密围绕“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为高质量推进昆明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昆明篇章凝聚磅礴力量。(来源: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