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推进驻地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中形成了加强机制体制、教育平台、互嵌式教育环境建设三项举措,推进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各高校党委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高校统战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安宁市积极与驻市高校开展统战工作合作共建,建立校地统战部部长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地共建、共同发展”的合作宗旨,签订《安宁市校地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安宁市校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库队伍,推动校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院校为街道、村(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事业、乡村振兴、社区建设等工作服务,街道为院校师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截至目前,超20万人次师生走进机关、街道、乡村、社区、企业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活动。
着力构建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院校以“大思政”为抓手,搭建多位一体教育平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和专业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实践。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组建了《概论》教研教师队伍,讲准、讲好教材,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精品课程。线下通过主题团日、班会,线上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开展“五史五观五认同”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运动会、艺术展演、中华文化周、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中,依托各学校文化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30余次,不断增强各族青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着力构建互嵌式教育环境
来自全国各地10万余名师生在安宁这片土地上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安宁市与驻市高校搭建“校、地、企”平台,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园)职教分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活动,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校园招聘会、“宏远助航计划”等专场招聘会,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院校与街道、社区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中华文化周”等传统节庆活动50余场次,让各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同心营”、青少年“一家亲”等社会实践活动10余场次,促进各族学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来源:安宁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