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宗海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模板,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优化基层社会服务,全面推进“民族团结+基层治理”双融双促,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营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
党建聚力,夯实“双融双促”工作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党支部达标建设,打造一流基层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民辅警日常党性教育和养成教育,抓好集中学习和民警个人自学,强化“五史五观五认同”学习教育,明党史、守初心;抓好党史长廊、警营之家、廉政文化等阵地建设,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细化社区民警工作机制、“四巡四打”巡控打击机制,全面推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建立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巡逻防控机制,全力保障辖区治安优良、平安和谐。
优化服务,落实“双融双促”工作举措。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行社会治理力量下移、民族工作重心前移。推行各族群众“上门办、一窗办、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将灯长明、人常在、事常办作为“一站式”办事窗口的常态,明确办事具体流程及清单。近两年来,先后为各族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1200余人次,办理居住证6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采录实有人口16078人,流动人口598人;标准地址19568个,实有单位1336家。推进“2+3(1)+N”机制规范运行,摸排矛盾纠纷,移送街道隐患26份,开展矛盾纠纷跟踪回访,详细掌握调解协议落实情况,进一步巩固矛盾纠纷调处成果,筑牢民族团结防线。
打防并举,巩固“双融双促”工作成效。结合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强化数据赋能,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综合服务效能。通过走访慰问、警民恳谈、警营开放等多种形式,深入辖区校园、企业、社区开展普法宣传30余次,对辖区内3所小学、4所幼儿园开展护学活动3000余次,各族群众对社区民警知晓率超过95%。指导、监督辖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开展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将重点场所、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视频监控接入综合指挥室,24小时进行全天候视频巡控。利用“雪亮”工程等技防设施破获各类案件58起,做到普法强基全覆盖,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不断在法治轨道上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专项培育,提升“双融双促”工作能力。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纳入干部职工学习内容,引导宗教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联合开展“三个一”消防反恐安全主题教育培训,开展消防、公安、民宗行业专家进课堂授课,加强防火知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反恐安全等日常规范化管理,深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普及宗教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新贡献。(阳宗海党群工作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