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西苑街道春苑社区为试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社区治理,创新“四邻和春”工作法,积极打造多民族群众共治共享、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社区环境。
加强组织引领
谱写“党建聚邻”和谐乐章
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居民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网络,推行社区干部“全科社工”和“定岗网格”制度,将原来9个专项办事窗口整合为3个综合窗口,推动人员下沉网格、进楼入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依托头雁工作室培育社区民族工作后备人才、志愿者力量,以一对一帮带、项目式实训、互助式督学的方式开展培训,持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党委“轴心”引领作用,与12家公共单位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协议》,确定需求清单5项、资源清单14项和联建项目23个,推动社区交流互通、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挖掘自治骨干
谱写“共治亲邻”和谐乐章
搭建“苑里议事会”平台,将民族工作主动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发动145名“双报到”党员和35名退休党员成为社区“春邻先锋”自治骨干,构建各族群众“自治圈”。通过“七网五步”“五式对话”等工作法召开议事会59次,解决绿化缺失、杂物乱堆、噪声污染等问题50余件,调解纠纷矛盾7起。建立居民、物业、社区“三方协作”工作模式,有效链接共建单位和“吹哨报到”职能部门资源协助解决各类“疑难杂症”。在老旧小区改造期间,依托苑里议事会微循环和双循环治理机制,推动14个居民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37栋房屋楼道重新粉刷补漏,20个老旧院落得到美化提升,增设休息椅62把、公共晾晒区23个,昔日的破旧小区变为环境好、人气高、人心聚的宜居小区,绘出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最大“同心圆”。
整合多方资源
谱写“服务暖邻”和善乐章
以服务为突破口,整合各类资源,打造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个党群服务功能站、15个党员服务院坝点阵地群,通过“以场地换服务”的方式,积极对接企业和单位,先后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幸福食堂,开设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金融小课堂等,为各族居民提供低偿早餐午餐、上门居家养老服务、医疗检查咨询、反诈专题讲座等各类服务,形成以社区为圆心的“15分钟服务圈”。推行“专业人员+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组建社区“蒲公英”青年服务队伍,以一带十,积极开展“困难儿童课外阅读辅导”“空巢老年人温情陪伴”等志愿服务项目,真正把关心关爱送到各族群众身边,让各族群众享受贴心服务,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发挥共建力量
谱写“文化惠邻”和美乐章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一个“看、读、听、说”一体的邻里文化空间,通过“社区号召+居民参与+单位助力”模式,定期开展邻里游园会、邻里联欢会、邻里集市等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春暖学堂,针对老年人需求,通过“居民点菜,社区配单”的形式,积极配对社区公共资源及能人库资源,开设民族舞蹈、瑜伽、手工、养生保健、书画等课程,推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建春苗学堂,联合大党委单位开设各类春苗学习课程和实践课堂,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童心”筑“同心”,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粒扣子。(来源:西山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