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赓续非遗文化传承 滋养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2024-06-12 17:53 来源:嵩明县委统战部

近年来,嵩明县始终聚焦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并以非遗文化为纽带,加大推广创新力度,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开花结果”。近日,嵩明县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多元体验场景,全方位展示嵩明非遗文化的极致魅力,搭建以文化认同促进情感共鸣的交融平台,让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群众生活。

进景区,以技艺展示、非遗产品展销、非遗表演等形式,让广大游客从嵩明非遗发展历史中了解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具体情况,嵩明面塑、杨林肥酒、嵩明花灯、滇南百草膏、嵩明汉族刺绣、剪纸、糖画等嵩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销、体验、展演平台,为游客展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游客在零距离接触非遗,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还能将兼具精美外观与丰富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带回家,让各民族游客在互动交流中不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

进校园,以非遗展示、现场体验、图文展板、发放宣传册页、文物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师生们近距离接触嵩明剪纸、兰茂医药、汉服刺绣、民间绘画、手工民族娃娃、面塑、糖画等非遗文化和嵩明兰茂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同时,通过11件“流动博物馆”展品展示,用文物生动讲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真正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

2

进社区,寓教于乐的面塑教学、手工技艺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剪纸互动,切实提升各族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让社区群众在文化沁润中深化“邻里情”“一家亲”的理念,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方式、新平台。

3

据悉,嵩明县把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粘合剂”,依托非遗传习基地、乡镇文化站等载体,以“互动交流面对面、文化传承手把手”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嵩明花灯舞蹈、面塑、汉族刺绣等各类非遗培训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据统计,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6项,非遗传承人116人,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

在下步工作中,嵩明县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积极开拓非遗保护传承途径,挖掘非遗文化的精髓和时代价值,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形式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感受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领悟中华文化美丽,坚定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嵩明县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