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富民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按照《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实践中,不断探索“分段参与、阶梯发展、螺旋上升”的持续教育,逐步构建起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埋下金种子、长出虬枝干、盛开繁茂花”的良好格局。 以符号元素为载体 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启蒙教育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直观和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读图能力较为突出,各校园以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为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启蒙教育。教师以图片、实物、视频讲解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了解“五旗五徽”,引导他们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五旗五徽”,指导低年级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班级成员的民族构成,初步认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民族大家庭关系。县教体局联合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开展“书香润童心 共筑强国梦”研学活动,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洗礼,促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县幼儿园“伸手星空 乐享童梦”、永定小学“和谐永小 润泽人生”等主题活动辐射引领全县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在读图、绘画、童谣、儿歌等教育活动中深化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教育,帮助低年级学生树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入孩子们心灵深处。 以滴灌教育为途径 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孵化教育 随着理解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中,高年级以滴灌方式为途径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孵化教育。罗免小学“滴灌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构建了家校一体系统、课程活动一体系统、文化挖掘教材开发一体系统。永定镇小学在“精心筑品 融合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尊重 良习 共融 向美”的校风中融入民族团结精神内涵,构建了“书之智、心之同、合之品、习之专”的学校体系和课程建设;款庄小学“本真教育”、大营小学“金孔雀奖章”等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以“红领巾心向党”主题班会,学习了解红领巾背后的动人故事和感人力量;赤鹫小学“传统文化润童心”等活动课程,让各族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体活动的魅力。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科技馆的文化传承和活动建设作用,让民族刺绣、手工制作成为引导学生追寻民族文化痕迹、了解民族文化渊源的良好途径,让苗语合唱的天籁纯净、彝族左脚的热烈欢腾、篮球操韵律操的动感旋律丰富了大课间的美好时光。全县“童心向党 阳光下成长”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传承、民族团结理念,将“唱五旗、咏五徽、学五认同”教育推向新高度。 以自觉理性为追寻 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教育 进入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快速发展,认知能力进一步走向深入。“向往共青团”敞开思想与组织的大门,吸收优秀青少年以实际行动迈入青春、责任、担当的正轨,影响和带动更多青少年学生同心筑梦。赤鹫中学、款庄中学、东村中学充分利用红军长征过富民之得天独厚的的红色资源,组织采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为各民族独立解放、共为幸福生活奋斗的故事,又借助邻近红军战斗纪念馆、红军博物馆较近的优势,在参观瞻仰中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浸润教育;永定中学“65 千米远足拉练”研学实践活动,学习体验“重走红军长征路”奋进精神,深刻感受和领悟“红色中国”的深厚意蕴;罗免民族中学在“民族融融 和美民中”品牌引领下打造各民族共融共荣的“和美”文化;富民一中“中国精神长廊”现场教学点以伟大精神浸润了师生灵魂。耳濡目染的熏陶,自觉理性的教育,长期浸润,全县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与行动中强化了“五个认同”,补足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钙。 通过长期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覆盖教育抓小抓早、注重启蒙和承续,富民县在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中不断深化“五旗五徽五认同”全覆盖教育,使全县各族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捍卫者、忠实实践者、坚定维护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源:富民县委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