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平渡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工程”助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12-08 13:17 来源:禄劝县委统战部

皎平渡镇现有人口5691户22783人,辖11个村民委员会、14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彝族、傈僳族、傣族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6.9%。近年来,皎平渡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积极探索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方法举措,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工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引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铺展团结进步、同心筑梦的崭新画卷。

1

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绘就最大“同心圆”

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把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镇、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工作体系,持续健全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建立镇村干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责任清单,明确提出6个方面24项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厘清工作思路,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内容,持续强化民族干部理论武装和政策宣讲,不断加强“四个特别”干部队伍建设,利用镇域红色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干部课堂”“红色党建长廊”“红色故事文化墙”“民族红色农家课堂”,讲授专题党课9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120余件次,根植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肥沃土壤。

2

以培根铸魂为先导,奏响育人“同心曲”

发掘传承和培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文化,创新“七个一”历史文化资源排查保护机制,搜集整理“夜寻船工”“鲁车夺船记”等红色故事11则,充分用好小米马金花革命烈士纪念碑、将军树、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教具”,开展“学党史、忆党恩”主题红色阅读活动8期,争取中央资金400万元完成皎平渡村红色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和教学点提升,建成启程广场、助农小店、红军渡江院等配套设施,2023年接待学员126批7000余人次。提升打造民族文化传习馆2个,整合民族特色餐饮、羊毛花毡织造和民族刺绣非遗技艺资源,联动打造“红色+民族”文旅品牌,奏响红色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大合唱”。突出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创新时令节气七字民约,入选云南省优秀村规民约,挖掘传承永善村“善”文化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和道德大讲堂4场次,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不断增强文化认同。

3

以互嵌共融为目标,织牢和合“同心结”

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完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红色书屋、群众院坝会等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12次,引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评选活动,利用传统节日、民族节庆开展文化惠民文艺汇演、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重阳节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清明节主题活动等16次,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构建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持续推进皎西十五组库区移民搬迁、杉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各族群众的互嵌式发展,切实解决落户、教育、医疗、就业、文化需求,实现各族搬迁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动节日互庆、风俗互适、婚姻互通、生产互助,杉乐村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4

以创新载体为抓手,架起共治“同心桥”

按照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要求,优化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和民主协商机制体制,把党建网格全方位嵌入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将平安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融合。建立社区民警结对包村制度,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60余件,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六进”活动17次,各村党组织牵头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协商制定村规民约3000余条,实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遵守公序良俗、注重团结互助、维护邻里和谐、齐心共谋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皎平渡派出所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派出所”和“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推广永茂村“工分制”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探索成立“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级民主协商组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出一条民族团结“善治之路”。

5

以产业发展为引擎,走好幸福“同心路”

牢牢抓住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这个核心,在产业发展“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发挥民族自然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谋划金色烤烟、红色文旅、绿色蔬菜、彩色花卉“四色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芸岭鲜生有机蔬菜、多肉花卉、菌菇种植等项目,打造运营“皎平红”本土特色品牌,探索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推行“一村一品”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实施教育医疗、社会救助、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充分发挥“贷免扶补”等就业政策带动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35人,全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281户469人,发放临时困难救助资金20.3万元,切实“兜”住各族困难群体,“保”住基本生活,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让各族群众共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皎平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