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茶海情浓幸福长——西山区帮带共建青松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典型案例

2023-11-09 10:12 来源:西山区委统战部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昆明市西山区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用实打实的帮扶行动,推动磨憨镇磨龙村“以城带边”帮带共建机制、“双向联动工作机制”各项机制有效落地,磨龙村青松小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1

敢于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显担当

“青松村并不轻松”。磨龙村下辖有老陶、龙塘、青松、茶八、茶七、南歪、回绕、坝卡8个村民小组,其中青松村民小组为瑶族世居自然村,居住人口73户,32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5户,139人,建档立卡户占比达48%。青松小组村寨建设缺少规划,基础条件落后,村内虽有茶园,但缺少配套产业,绿水青山没有成为金山银山。针对青松村小组贫困户占比高,村民可支配收入少,现有产业不成规模的现状。西山区主动担当,不畏艰难,尽管困难重重,仍毅然决定选择青松村小组作为幸福村建设示范村,在兴产业、促增收上下功夫。西山区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先后7次到磨憨实地调研,区民族宗教局和区农业农村局自7月份开始选派副科级干部到施工现场统筹协调推进建设工作。在磨憨经合区、西山区委区政府、磨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西山区致力于建立“磨龙产品+西山市场”“磨龙资源+西山企业”帮带模式,围绕“一村一品”目标,依托和挖掘磨龙村自然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创建茶叶加工主导产业,主打茶叶产业扶持项目,在青松村小组落地建设一座投资30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年茶叶处理量可达400吨,干茶产量100吨。

2

善于因地制宜,聚焦产业谋发展

青松村小组拥有磨龙村委会面积最大的茶园1900亩,家家户户有采茶制茶品茶的传统。西山区利用这一优势条件,让青松村村民全部参与到茶叶加工项目中来,茶叶生产以户为单位,由村民进行种植、加工。考虑到村民只有简易茶棚,农作物晾晒场与茶叶晾晒场不分、不够用的实际问题,西山区决定从硬件设施入手,将每家每户原有的简易旧茶棚改造为新式茶棚。同时,为保障7月玉米收获季的晾晒需求,驻村队和村委会班子要求施工队改良施工步骤,缩减改造工期,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茶棚的改造。在所有人的协调配合下,一个个新式茶棚如雨后春笋般在青松村里出现,看到改造后宽敞实用的新茶棚,村民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西山区还邀请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版纳州农科所进行“田间问诊”,指导当地农户通过种植技术升级、优选种植品种等措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茶叶种植;邀请昆明璧润茶业有限公司到磨龙村考察茶叶特色产业生产情况,拓宽农产品销路,最终让青松村小组实现“家家户户有茶园,家家户户有茶棚,家家户户能致富”。

3

突出双向联动,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西山区和磨龙村双向联动,创新磨龙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盘活剩余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2023年5月11日,磨憨镇首家村级劳务服务公司——昆明如仁建筑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实现让磨龙村群众在家门口、在自己的劳务公司就业愿望,增强村民归属感和幸福村建设参与感。5月24日,西山区组建的就业帮扶工作专班赴磨憨镇磨龙村开展2023年就业帮扶专场招聘活动,让村民选岗“就”在家门口,120余名村民参加此次招聘及网络直播选岗。村民王泽建是青松小组的脱贫户,他儿子王金文在幸福村建设前,没有固定职业,平时偶尔去打打零工,农忙时帮助父亲干干农活。现在依托村集体劳务公司,王金文成为一名幸福村建设的工人,还担任了村庄管道铺设建设队的小队长,带动了他的小伙伴一起参与到幸福村建设中来。遇到驻村队,他都会自豪的喊出“勤劳致富!”。王金文是每一位幸福村建设参与者的缩影,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不断彰显主人翁的风采。

此外,自工作开展以来,西山区与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磨憨镇、磨龙村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机制,共同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巾帼心向党·共建幸福村”妇女节活动、“西山—磨憨青少年手拉手”等系列活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西山区为双主体实施共建、部门和街道双联合挂包帮扶”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格局正在形成。(来源:西山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