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始终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聚民心、文旅赋能挖潜能、民族团结促振兴的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路子,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旅融合等工作有机结合,合力推动民族乡村振兴,形成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党建引领,优化产业谋发展
乌龙镇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各族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因地制宜强化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培育发展乌龙大米、辣椒、花椒、杨梅、七彩花生种植,肉牛养殖以及淡水蓝龙虾、鲈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各村(社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成立了马店村小海种植、春富种植等14个村级合作社,每年通过党组织向中国航天科工、企业销售杨梅等产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助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打牢经济基础;依托水稻种植历史优势,联合5个村(社区)打造全域产业联动的东川区“鱼米之乡”综合体项目,通过以“水稻+”为主题的农、文、旅、教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各民族共融合共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夯实基础,绘就绿美乌龙新篇章
乌龙镇始终坚持“绿在产业·美在村庄”的建设思路,多次组织各族群众召开“院坝会”“田间会”、民情恳谈会等对绿美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大家从乌龙镇现有山水资源、基础设施、产业优势、各村(社区)特色品牌等方面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做好了绿美乡村建设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文章,形成了“干群面对面,党群心连心”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乌龙镇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化、亮化、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交出“绿美乌龙”新答卷。2022年,乌龙镇被评为“省级绿美乡村”。
以节为媒,文旅融合增动能
乌龙镇着力打造“稻田+N”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800余万元,建设集水稻育苗、稻米加工、彩色稻田景观、文旅节日于一体的东川“鱼米之乡”综合项目,推进交通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节聚势、以节为媒、以节赋能、以节惠民,坚定不移办活动、提人气、树名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办好丰收节、摸鱼节、女子篮球赛、越野摩托车赛等特色活动,以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大力营造重视农民、尊重农民、爱护农民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汇聚全域、全民的强大合力;坚持“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发展思路,水田为“纸”,秧苗为“笔”,组成“绿美乌龙”的字样铺展在稻田里,打造“游稻田·忆乡愁”的新型旅游模式,为群众寻求一条增收之路;着重吸引昆明周边亲子游、全家游等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旅游团体,促进不同区域间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