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寻甸县充分发挥县科协群团组织广泛联系服务群众优势,抓实“四项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科普工作有机融合,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抓思想、强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在河滨公园科普广场、寻甸县科技馆、科普基地等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景观小品1个、宣传栏5个、宣传标语7幅,制作民族团结、反邪教宣传等展板30余块,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广告、文章、宣传标语等100余篇。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举办专题讲座3期,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悬挂横幅10余条,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切实增强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
抓活动、促服务,科普宣传与民族团结创建“同频共振”
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民族团结大讲堂”等活动为契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12余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组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支,招募科普志愿者50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大篷车宣传活动12次。组织各族学生参加“跟着航天员一起做实验”等活动,深入各中小学举办天文科普活动,在各族青少年心中播下航天的种子、科学的种子,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聚合力、增活力,以科技助力民族地区产业振兴
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技协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创新融合发展。成立农技协组织4个,发展少数民族农技协会员近200人,培育农技协领办人(农村致富带头人)5人,培养少数民族农民高级技师6人,农民技师25人。投入资金35万元,实施农技协培育提升项目5个、农村科普带头人项目1个。着力打造寻甸特色农业品牌20余个,让科技成果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强示范、树典型,引领各族群众同心同向共同奋斗
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基层科普组织的建设,做好共建示范点和示范队的建设工作,加强宣传工作,表彰和奖励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树立先进典型,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科普小镇2个、科技小院1个、科普示范社区1个、科普惠农兴村3个,2023年1月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多渠道吸纳优秀人才,开展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普队伍,全县各族群众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22392人,传播量708.55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