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沙江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联创共建在东川区启动,东川、禄劝、寻甸、会泽、巧家、会东两省六县(区)共同签署示范带联创共建战略倡议书,正式开启金沙江流域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创建新征程。 这次创建活动由东川区发起,得到金沙江沿线六县(区)积极响应。活动主题为:一桥连心、两山牵手、三江联盟,铸牢金沙江流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议六县(区)产业共兴、基础共建、生态共保、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共同建设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新时代金沙江流域民族团结进步联盟。 金沙江一江连六县(区),水乳相融;金东大桥一桥连两省,心心相连;乌蒙山、大凉山隔江相望,牵手发力;金沙江、小江、以礼江三江相汇,奔流长江。以金沙江为纽带,东川为地标中心,东川、禄劝、寻甸、会泽、巧家、会东六县(区)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通、邻里相亲,共同构成血浓于水的金沙江流域民族团结进步核心区域。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四川省大凉山,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彝海结盟”,深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种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年,红九军团罗炳辉将军带领3500余将士途经东川区拖布卡树桔村,在当地40余名船工、村民帮助下抢渡金沙江,赢得战争主动权,留下了“红军来到拖布卡,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的民谣。红色基因奠定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联盟的历史基础,为示范带创建注入了红色血液和政治灵魂。 今天,东川区积极与五县搭建合作平台,在党政互访、民间交流、信息沟通、资源开发等方面成效明显,尤其是在协同推进金东大桥项目、功东高速公路、格巧高速公路、白鹤滩电站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格局,为金沙江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联创共建打牢现实基础。同时,随着东川港的建成通航,互通互惠的运输、商贸、物流、人流将一体化发展,多元化共赢。 今年6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东川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东川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意见”为六方在航道建设、旅游开发、生态治理、产业互补等方面深入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启动仪式上,东川区委书记龙刚提出五项倡议: 坚持产业共兴。立足六地产业特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错位发展,破解产业同构难题。以产业对接、合作、转移为重点,做强以有色金属、磷化工、新能源、梯度种业、立体农业、旅游文化为主的产业集群,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坚持基础共建。合力推进以东倘公路、东川港、滇川两省金沙江沿线高速、东川至巧家铁路、白鹤滩翻坝为重点的交通项目建设,共同打造六地出境运输物流大通道,形成便捷、顺畅的“公铁水”区域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全面接轨。 坚持生态共保。紧紧围绕金沙江流域,实施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协同推进区域生态建设。以联防联控防治水污染、打击生态违法犯罪为重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上下游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妥善应对跨区域环境污染及突发事件,共同筑牢金沙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资源共享。探索搭建六地招商引资互动平台,共同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推进商品市场和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劳动力、产权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实现互通有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促进各类要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坚持机制共建。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沟通、扩大共识、协商解决,积极拓展多层次、多领域交流互访。探索建立人才资源互通共享机制,以人才交流、互派挂职、劳动力派遣等多种方式,促进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东川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王乂丫表示,东川区将和联盟县一起,通过产业发展联盟、生态保护联盟、文旅融合联盟、社会治理联盟,实现利益同体、绿水同流、文化同兴、幸福同享、和谐同行,把金沙江沿线打造成充分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亮丽风景线,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来源:东川区委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