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华区西翥街道秉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西翥”为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带领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党建引领 民族团结之魂拓宽新维度 五华区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带领西翥街道把创建各民族群众共同的美好幸福家园作为目标,引导群众心向党、齐奋斗。 五华区西翥街道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定准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目标清单,形成清单化落实民族团结工作责任的“链条”。 文化传承 民族团结之树叶茂枝繁 作为西翥街道唯一获得过2次国家级民族团结荣誉的社区,陡坡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打造昆明后花园”目标任务,通过发挥旅游景区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推民族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陡坡社区工作人员杨绍米介绍,依托家门口的西游洞景区等得天独厚的资源,辖区居民在景区就业、租赁铺面方面都有优惠政策。不少居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或找到了工作。 在瓦恭社区,依托能歌善舞的苗族、彝族等民族文艺队,推出了“西翥好声音”“赏花节”“丰收节”和“乡村大舞台”等活动,塑造了一个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文化品牌。 在五华,各族群众努力把民族团结这棵石榴树的根扎得更深。 产业振兴 民族团结激发“新动能”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五华区民族团结工作的目标。在西翥街道,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出门就能上学、“文农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五华区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2020年,五华区科协党支部在花坡建立“乡村振兴、科技助农、党建科普示范基地”,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立“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成为引导和扶持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的新力量。 五华区民族宗教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羊肚菌试验成功至今,五华区实现了“培训与实践齐头并进”,不断加大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指导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积累更丰富扎实的种植技术,带动更多的村民“富脑袋、富口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政策引导、科技助力、党员示范、合作社主力、村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新路子。 在五华,村民们的一次次丰收、人居环境的一点点改善,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真正让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现实。 (来源:云南民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