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箐山谷景区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是嵩明旅游的一张名片。百花箐取自“百花齐放、团结幸福”之意。景区自开放以来,持续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抓住旅游流动的机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多层面全方位嵌入,驱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多元情景创设,拓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
景区融合环境实际,形成“一心、一环、两地、八园”的空间布局,开发花海观光、儿童乐园、萌宠乐园、森林木屋、餐饮住宿、山地越野、丛林拓展、烧烤露营、研学、手工扎染等特色项目20余个。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跨域”重组,在这里,游客既可以感受七彩的云南花海,也可以体验现代刺激的娱乐项目,还可以参与手工扎染等传统文化活动,近距离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多元的情景体验满足了不同旅游需求,吸引不同游客在这里汇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向了更大空间。
跨时空文化碰撞,共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借助嵩明“兰茂故里”的深厚文化土壤,景区开发研学旅游项目,在百花箐,兰茂文化、苗族扎染、现代插花实现了跨时空交互碰撞。景区种植小白芨、迷迭香、天门冬等《滇南本草》中记录的药材,定期邀请县中医院的专家免费为游客普及中药保健常识,让各族游客在观赏游玩中体会中医药文化,学习兰茂尝百草的济世精神。利用丰富的鲜花资源,搭建养蜂亲子教育基地,开展“蜜蜂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学习到兰茂文化和《滇南本草》中所著的蜂蜜中药价值,学习感悟蜜蜂身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奋斗精神。景区开办研学课堂,把传统扎染融入研学活动,让各族游客沉浸式体验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在做好亲子教育基地、涵养中华精神血脉的同时,景区常态化邀请糖画、面塑、花灯舞龙、川剧变脸等非遗传承人进行表演,让传统文化在百花齐放的舞台绽放出传承的枝芽。各民族游客在游玩观赏中汲取各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增强文化认同、情感共鸣。
互动平台延伸,不断擦亮文化旅游宣传品牌
景区多次承办兰茂文化节暨嵩明县花博会,让各族游客在吃花宴、逛花市、看花展、游花谷中感受嵩明多样的美,截至目前,景区已承办兰茂文化节、线上鲜花音乐会等多样化的大小型活动50余场次。利用节日契机,常态化开展新年迎春灯会、泼水节、电音节中秋节、火把节等文化旅游活动,丰富的文化体验让各族游客纷至沓来、各族群众常来常往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嵩明、记住嵩明、扎根嵩明。(嵩明县创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