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耐母单村:“直过民族”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2020-12-07 15:35 来源:禄劝县委统战部

微信图片_20201202150612

走进钟照辉家,新盖的砖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厨房的梁上挂着几只腌好的火腿,牛棚里两头牛正在吃草,大门旁是新盖的卫生间,房顶上架着太阳能热水器。现在这几乎成了耐母单村每户村民家的标配。

钟照辉是昆明市禄劝县云龙乡新山村委会耐母单村小组的村民,几代人都生活在这个人均耕地面积仅为2.4亩的傈僳族村。耐母单村小组的傈僳族是“直过民族”,过去由于不通公路,全村44户200名村民生产生活全靠人背马驮,整个村子里没有一间厕所。过去村民们甚至不穿鞋,既是习惯使然,也是因为条件艰苦。云龙乡有建档立卡户781户2478人,其中傈僳族直过民族建档立卡户有187户664人,占全乡建档立卡总人数的26.7%。现在,耐母单村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村内100%实现道路硬化,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安装太阳能路灯37盏,村民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有保障。新建党员活动室115平方米,篮球场和民族小广场各1个,公厕两个。村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2016年,易地搬迁6户。2017年,危房改造26户。

豌豆

脱贫攻坚中,村里发展起各种产业。乡政府引入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及加工企业,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贫困户”“平台公司+贫困户”等模式,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发展土地流转型 、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现代农业综合产业体系。近几年,耐母单村种植了豌豆、玉米、烤烟以及板栗、核桃、青花椒、蟠桃等经济作物,发展起猪、牛、羊、鸡等畜禽养殖,每户至少有两项支柱产业。钟照辉家通过小额贷款养了几头牛,家里的地都种上了板栗,夫妻俩还去同村的建房工地打工,一天能收入100元。通过近几年的发展,2019年,村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9647元。此外,乡政府还鼓励村民外出务工,以大批量劳务输出、季节性就近务工、乡村公共服务岗相结合的方式,“保姆式”解决“无技在身、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四无”贫困人口的就业增收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202144659

耐母单村的傈僳族群众因为受教育程度低,与外界沟通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低。乡党委、政府认识到这一点后,全面统筹,“志智双扶”,组建了志愿服务队,进村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科普教育、实用技能讲解、心理健康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乡村公共服务岗位、青少年、妇女、老人的作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爱护环境卫生。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全村适龄儿童无一辍学。耐母单村还组建了民族酒歌队和傈僳族舞蹈队,绘民族团结壁画2245平方米,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微信图片_2020120214465917

云龙乡党委书记王绍明说,在扶贫工作推进中,云龙乡通过民族语言向各族群众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运用展板、横幅、宣传册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同时还制作普通话、彝语、苗语、傈僳语4种音频文件,通过全乡78个村组的广播“村村响”平台播放,让各项政策深入民心,让他们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禄劝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