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小街镇积德村是一个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民族村,辖8个村民小组(其中有6个回族小组),近年来,积德村党总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的“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筹起来,有力有效促进民族间守望相助,共同奏响“团结文明发展”三部曲。
一、 实施“破冰行动”,筑牢民族守望相助基础
打牢民族团结“融合之基”。加强干部队伍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提升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干部认识、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夯实民族团结“和善之心”。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回汉群众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发展史,动员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铸就民族团结“阳光之路”。近年来,积德村紧抓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关键,全村经选举产生了少数民族“两代表一委员”15人,少数民族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回族同胞的各方面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在少数民族同胞心中生根发芽。
二、 实施“三心工程”,抓住民族守望相助关键
实施“畅心”工程,促沟通交流。在小街镇党委的牵线搭桥下,积德村建立回汉民族沟通交流机制,开展“党组织与党员凝心、党员与群众谈心、群众与家人交心”活动,着力解决思想问题,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实施“聚心”工程,促文化交融。通过举办传统节会、广场舞比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以及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让回汉群众之间的精神文明交流学习变为现实并成为常态,近年来,积德村共评选“星级文明户”116户、选树“五好家庭”25家、打造“美丽庭院”精品示范户13户、“民族团结示范户”16户。实施 “暖心”工程,促互敬互爱。扎实开展“党组织扶贫解困”活动,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指导帮扶,以60岁以上老党员和贫困户、低收入家庭作为服务重点,每年重大节日前后开展走访慰问,解难帮困,民族互敬互爱,亲如一家。
三、 实施“三感”工程,强化民族守望相助核心
富群众,提升获得感。发挥党员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带头提建议、带头抓落实,将群众需求“上带”,将信息和资源“下传”。积极拓宽生产经营渠道,丰富群众增收方式方法,开展养殖业务、糕点厨艺等培训,不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强集体,提升认同感。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支撑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作为增强村党组织组织力和领导力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村集体自然资源,盘活集体资产,2019年,积德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91元,目前,积德村正在依托已建设的65亩生态湿地、民族团结文化广场、特色民居等探索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群众的集体认同感。美环境,提升归属感。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及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高度结合,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牛栏江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投资700余万元,改造修缮农村老旧危房 37 户,完成农村旱厕改造76座、安装路灯420盏,建成生态湿地2个、民族团结文化广场1个。随着市级文明村的建成,文明新风更加得到彰显、人居环境得到提升、民主和谐得到巩固,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归属感不断增强。(嵩明县委统战部供稿)